寻找“帜”字的由来及意义

“帜”字,是一个与历史、文化和民族精神密切相关的字眼。它古已有之,含义深远、内涵丰富。那么,“帜”字为何而来?它的意义又包含哪些呢?

据考证,“帜”字晋代始见。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为:旗杆上的标志,后定义为儒家六义之一,指正名、正直之心。可见,“帜”字早期的意义涵义比较狭窄,只停留在军事标志或表示名义正直方面。

到了唐代,“帜”字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更加丰富的字眼。《旧唐书》有载,盛唐时期用三千大旗标志五十四个各自属国,称 as “五十四都护府”,大旗底下所属各自的小旗,桥上桅杆可以辨认,就成了“帜”的意义扩大和丰富的雏形。

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帜”字有一种与红颜相关的意义。《左传》:“叔仲突席师于楚师。入于楚师,遂以亲于剞,剞以季芮亲之。戎师而婚,帜从。”解释为:“两军相遇,从军出使,长子亲幸剞,剞以子芮亲贴相应,于是并将军旗,成婚姻关系,军中士卒惊叹,以为人间少有。”说明当时的将领为求婚姻联姻,特意将双方部队的旗帜摆放在一起,形成了“帜”字所代表的吉祥喜庆之意。

在现代社会,“帜”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旗帜标志或表示名义正直的意思。它已经成为了指导我们正面精神、高尚情操、崇高理想的代表。我们需要追寻“帜”的内在精神,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,去实现个体与国家、民族的共同发展。

相关信息

热门信息

友情链接